2022 EARTHINGPEDIA 接地物件錄
古老智慧X現代工藝
「今年地衣荒物將結合傳統智慧的概念,在不同時間陸續推出接地物件作品。」
「接地」有與土地連接的意思,也常常用在人到大自然赤腳踩地放電減壓,或是在機電設備跟裝置等的局部跟地做電連接以確保穩定釋放電能不發生危險。
「接地氣」也是生活中常被拿來形容人或團體的行動是否在地或理解地方生態的指標用語。地衣荒物一直都希望可以做一種文化上的接地,將古老智慧與大自然還有現代文明連接起來,連接上人跟這片土地。
今年我們借鑑古老的智慧,思考前人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與依循的法則隨著科技進步漸漸消逝,雖然完成了許多以前會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或許也逐漸失去了一些與自然共存跟感受內外運行的能力。而這些前人傳承下來的智慧與道理,其實仍舊在用不同的形式影響著我們,從物理、科學、地理、天文、生物、甚至是風水等都持續運行著,沒有消失只是被遺忘。
探索人與物還有自然的連結,找尋某種執念或信仰,將從過去就存在的,再度用現今的視角重新製作出新的生活物件,以年度選品計畫的方式彙集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接地物件錄」。計畫將在今年不同月份的期間,我們將邀請台灣不同的工藝家與創作者們一同在古老的智慧中創作,也會有部分我們自己的創作與詮釋,期許這些作品能成為經典並被典藏留存。
⎔
#01.匯流寶盆
風是一種流動的空氣;水是各種水資源,包括河水雨水海水等,古人說「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由於古代人相信風水與財位,而這些與大自然的連結也影響著風與水對人的作用,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地球環境和宇宙運動的規律,也是研究人類居住環境的一門學問。
○ 作家:王瑞竺。以土板成型技法結合手捏陶的「層」系列作品為原型發展,結合風水聚寶盆的概念,製作出帶有原始侘寂美感又具備現代實用的陶器作品。
「匯流寶盆」向內的窄口象徵氣流不易發散並在內部流動循環,表面釉料經過防水處理,除了放置水晶或錢幣等作為風水功能使用以外,也可作為劍山花器或水耕盆器等功能使用。盆口邊緣的層次細節象徵大地經過時間的層疊累積,自古陪伴我們度過千百個日月星辰,陶更是來自土壤,孕育從大地而生的萬物生生不息。
⎔
#02.山脈鹽燈
「鹽燈」是鹽形成的天然礦石,除了裝飾擺設之外也能除濕與釋放負離子與調整風水。白鹽燈的礦物質較少,但是磁場是一樣的,鹽晶體都是喜馬拉雅山2.6億年前,高壓地熱擠壓所形成的。
鹽燈是依靠鎢絲燈泡的溫度除濕、釋放負離子,其中內含的八十餘種礦物質,是純天然的居家擺飾,擁有美麗的天然紋路,散發柔和光譜。除此之外,鹽燈釋放的微量負離子能淨化空氣,也會吸收空氣中的水氣,維持一定的空氣品質、淨化空氣。
而在風水學中,鹽燈則有避邪、招財、安神的作用,能化煞驅邪、照亮財位,維持良好的磁場。並且鹽燈所散發出的暖色系光波,對於人體有著安定心神舒緩壓力的功用。
⎔
是焚香器具也是生活擺件,物件藉著平衡與向下的重力,讓兩端不管調整到任何角度銅杯的一端內的香材在一定的重量下都能保持重力向下不翻覆。
也就是不同物質在同一個柱體之上,軸心在力道相互抵消中維持現狀,雙邊分別承載的一縷輕煙與重量。使用者用以指尖理解起落的平衡法則;物件運行則倚靠支點的挪移。
銅缽內可放置輕量的香材如香粉/香椎等(略估20G內),注意燃燒時勿放過重以免翻覆危險。
而萬物的移動讓相對的兩端互相影響著,不管看上去的份量是否相同都可以在某一個點取得平衡。工藝品牌轉譯了早期秤的樣貌設計成簡約的線條結構。更容易融入居家陳設可以調整斜度的設計總是能恰巧填補家中缺的一個空間。
天秤的兩端或許看似不平衡但確不至於失衡。
⎔
#04.運行時鐘
自古以來,人類藉由觀察天體運行來建立時間的概念,這些週而復始的律動,使人類依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著,進而藉由時間去紀錄過去,與約定未來。
水鐘、日晷、沙漏、擒縱器、擺鐘,人類陸續發明了不同的工具來測量時間,而在東方早期也會用點香來報時,把無形的時間,藉由不同的器物和現象,來呈現其流逝與長短的概念。
時至今日,12與60進位制的時間單位可見一般,現代生活也脫離不了電子設備,雖然拜科技進步所賜,能輕易將數字置入各類行動裝置之中,但卻少了時鐘指針物理性的行走移動,對時間的感受也隨之不同。
「圓素週期系列」的立鐘與掛鐘,是由工藝品牌「 間作 」使用木頭與金屬等複合媒材製作,從點、線、面的設計結構中找尋時間運行的相互關聯。
當時針前進60分之1格,分針也走了60格,秒針則繞了60圈的規律持續發生時,抽象的時間得以被具像化,藉由時鐘的運行證明了時間流逝的軌跡。
生命的流動,就像指針與時間的關係,
也如同月亮牽引著潮汐,因爲持續運行著,才得以看見彼此的存在。
⎔
#05 共鳴磬器
磬是古代寺院中所使用的一種樂器和法器,近年在瑜珈或是聲療領域稱為頌缽,常根據人體脈輪的觀念,引入作為靜心或治療方法之一。
本作品將天鼓的器型結合頌缽的概念,簡化天鼓音階的變化並融合器物的設計,可作為花器、儀式聲響、茶席道具或擺件使用,全件黃銅的共鳴與色澤,令人內心平靜與環境和諧。
圓型的器型象徵天,方形的音片孔洞代表地。
當完成花草創作帶來新生命的同時,敲擊磬器產生的聲波,使人與天地萬物產生共鳴。
款式分為古銅染跟黃銅本色,與兩種赫茲頻率(432HZ/528HZ)提供選擇。
528HZ被認爲是轉化修復DNA的愛的頻率,可激活松果體並擴展我們的意識;432HZ則有音樂的起源之說,是古今中外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樂器中,都共同擁有的振動頻率。
當敲擊的音色連結起天地的生息
在觀察凋零的瞬間體會無常流動的呼吸
是花器、頌缽、單音天鼓與茶席道具
來自天鼓工藝師的古器新作
帶來人與物、聲音與植物的頻率共鳴
⎔
#06 共生陶甕
「食物與時間的合作,人與自然共生的古老智慧。」
自古以來,人們使用陶甕來盛裝與存放食物,也常用來釀造與發酵。由於陶的遮光性與土裡釋放出的金屬微量元素,能催熟並保留住風味,而食物裡的糖類,在無氧的情況下被菌代謝,會轉變成另一種有機物質,在剛好的溫度與濕度中,經過時間的催化,能發酵出新的美妙滋味。
釀造,是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法之一,代表著傳統智慧,也是人與自然共同合作的文明表現,同時能夠保存食物,並透過時間讓食材產生化學變化。
在釀造的時空裡,器皿與食材之間就像是宇宙與生命的關係,萬物在這個宇宙容器裡成長活動,有機、無機物,微生物、細菌甚至是氣味分子,彼此相互作用、醞釀發酵,而其中物質的轉化過程或許肉眼看不到,但確確實實正在發生變化,經過等待後將蓋子打開,重新品嘗到的滋味就是絕佳證明,米成為了酒,水果形成了醋,本來的物質雖然已經轉變成不同的模樣, 但是我們仍然品嚐得到米的香味、水果的甘甜。
本次合作的陶藝品牌 「島風」,在製作過程中加入東部海岸的沙與土,融合自己在部落生活的經驗,以最原始單純的食物保存與陳釀的需求為目的創作,讓時間與食材相遇,發酵出生命所需的糧食。器型則是「煙山水器」系列的延伸,運用藤編加固的手法與排灣族的傳統燻燒技法,象徵原民文化傳承與守護的心意。
「共生陶甕」可作為食物保存、陳釀器物、酒器與料理道具等用途使用,陶與食物皆取自大地,現代人也可以向古法學習並實踐在生活之中,同自然共生,與時間相伴。
⎔
#07 八卦窗鏡
大自然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萬物新生、茂盛、凋零。而鏡子宛如光影的容器,讓每個折射的瞬間與當下,流動於其中。
這次邀請「真真zhēnzhēn」為接地物件錄系列製作鑲嵌玻璃工藝作品,鑲嵌玻璃是使用鉛或錫等金屬條當線框,再將玻璃切割成塊,經過磨邊、焊接、補土等繁複步驟完成作品。
本次的作品有別一貫的玻璃表現,呼應古老智慧的風水概念,取樣傳統八卦鏡的設計,並延伸「Re-Light 」系列鑲嵌結構加入鏡面的元素,於側邊形成的立體空間,可以放置植物或相片等裝飾物件,同時第二層的玻璃表面,跟鏡子形成雙層的折射,應用於空間擺飾中能讓光線產生許多變化,作為日常使用的梳妝打扮也能見到有趣的濾鏡成像效果。
⎔
#08 原生木几
在木的實心裡,無數個四季更迭循環,一圈又一圈的年輪是木在森林裡的故事,藉由台灣老師傅的雙手,一筆一刀刨修呈現與保留。
那裡有著大地養分與日月星辰的洗禮,樹木見識過的風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而木的無私分享,也讓我們得以在日常裡,與之相伴,打理生活景緻。
以日本檜木原木打造的木几,可作為邊桌、椅凳或是陳設底座等,保有原始樣貌,感受木質紋理與自然龜裂的本質美,經由使用更增添時間痕跡的獨有風味。
檜木的淡雅香氣,替室內空間帶來沈穩平靜,不怕蟲蛀與防潮耐腐的特性,也是傢俱與建材的最佳選擇。
「關於原生與共存,設計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我們要設計雕琢多少,才不破壞了原生樣貌,是我們取用自然萬物時都需要思考的。」